1. <output id="qaeul"><code id="qaeul"></code></output>
        2. 2022年10月30日 星期日
          首頁>專欄作家 > 正文

          如何參加無領導小組討論

          2022-07-26 15:31:05

          來源:青年記者2022年7月下   作者:莊永志

          摘要:  各個組員對最終成果的貢獻會成為打分重點。輕易表態認可別人的意見,可能會減分。

            在優秀夏令營營員選拔、企業招聘、公務員招考都在用的無領導小組討論里,有一些表現明顯減分!

            暑假里很多大學的新聞學院舉辦夏令營,提前鎖定有機會保研的優秀本科生,被評為優秀營員的學生,被學院錄取就多了一重保險。

            優秀營員是考出來的,有筆試有面試,面試形式有的學校就采用給定情景或任務、要求小組提交結論或方案的無領導小組討論方式。

            暫不評價無領導小組討論這種形式的信度和效度,只說說我這些年給學生打分時的幾點印象。

            無領導小組一般有三個環節,咱們一個一個環節說。

            第一個環節是逐一限時發言,次序隨機。最先發言的往往有優勢,靠后的發言即使很有洞見,但如果別人已經說過,打分者即使不認為你鸚鵡學舌起碼也會覺得你不夠靈活——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發言的內容和角度。機敏的學生一旦發現自己審題時準備的內容別人已經說過,就會馬上轉換角度或放大某一點;反應遲鈍的學生則依然照本宣科,與前面發言的學生迎面撞車。

            第二個環節是自由發言,限每次發言的時長但不限發言的次數。即使沒有參加過無領導小組討論的學生憑直覺也明白——搶著發言,多次發言。的確,每次打分,總能發現小組里最少有一位學生總在爭搶發言機會。這樣的表現,好處是可能讓考官覺得積極進取、不甘人后,但缺點是可能給人合作精神不夠的印象——而“積極”與“協作”都是打分點。

            這個環節,還有一種表現顯得過猶不及——動不動就總結他人的發言,儼然組長風范。這樣的學生有意無意地想顯示自己的領導才能,但無領導小組這種考核形式設計的初衷是要給每個人公平的展示機會;自己要強,也要給別人機會。即使展示領導力,在這個環節是要激發大家的思路,將組員的注意力聚焦在題目給定的情景和任務,要群策群力解決問題。

            當然,我幾乎每年都會碰到這種情況:如果小組超過七人,往往有一兩名學生欲言又止,極少發言;這樣的學生,你的見地、你對小組的貢獻,打分者難以判斷,這個環節的得分可想而知。

            這個環節的關鍵是發揮各自的創造性,每個人都作出智慧添加,提出一條不同于他人的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或者擴展、深化他人提出的某一有效辦法。每個人對小組解決問題的智慧貢獻,是打分的重點,所以這個環節每個人首先要充分表現自己解決問題的真功夫。

            第三個環節是協商總結階段,為最終提出小組解決方案而展開協商。這個環節可以自薦或推薦一人主持組員討論,最后由他或另由一人代表小組總結發言;出于公平,不給總結發言者計分。

            如果說第一和第二環節易于凸顯每個組員的個人能力的話,協商環節特別容易體現應考者的合作精神;當然,從自薦者的主動和自薦成功之后的表現以及被薦者的表現,也能看出自薦者和被薦者的組織協調能力。自薦成功且表現良好或被薦而組織大家聚焦問題、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及時提交答卷或方案的學生,在個人得分上可能會有優勢。

            但需要強調的是,因為要提交一份代表全組成果的答卷或者方案,各個組員對最終成果的貢獻會成為打分的重點。在這個環節得分高的學生,往往是兩種人:一種是堅持自己在上兩個環節中提出的自認為或學生表示認可的言之有理、行之有效的觀點或辦法,將合理性、有效性、可行性、獨特性一一闡釋,讓組員接受,吸納進最終的方案之中;一種是敏銳地發現其他組員觀點或措施中的合理之處,有意放大、著意整合,并說明理由,讓組員覺得是出于理性評價而非僅僅出于客套、善意而放棄自己的觀點或接受他人的想法。單純為了避免爭論或節約時間而輕易表態認可別人意見的學生,未必在合作性上得高分,倒可能在智慧貢獻上減分。

            (作者為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焦點訪談》前主編)

          來源:青年記者2022年7月下

          編輯:范君

          国产成本人片无码免费
              1. <output id="qaeul"><code id="qaeul"></code></output>